“在空间站想吃蔬菜水果怎么解决?如何加热饭菜?”“每天需要睡几个小时觉?”“太空里有细菌吗?生病了怎么办?”“女航天员需要锻炼多少个小时才能上天”……带着对太空生活的想象和疑问,东盟国家的数百名青少年11月1日通过网络视频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进行了一场“天宫对话”。

这场天宫对话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和中国-东盟中心共同主办,在北京设立主会场,在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等东盟国家设立分会场。

对于学生们提出的五花八门问题,三名航天员陈冬、刘洋和蔡旭哲都一一予以耐心解答,并分享了他们在空间站里的工作生活情况:中国空间站里有饮水分配器和热风循环加热器,可以喝上热水和吃上新鲜热辣的食物;尽管在太空中每90分钟都能看到日出日落,航天员们还是保持每晚7小时的睡眠……

在菲律宾分会场,马卡蒂高级中学高三学生珍妮尔·迪玛尤加有幸得到直接向中国航天员提问的机会。她的问题聚焦于航天员在太空中如何感知时间以及太空环境对身体的影响。

  图片显示的是天宫对话菲律宾分会场现场。(视频截图)

航天员蔡旭哲回答说,在太空中有智能显示单元,还有手机电脑等设备能够显示时间,他们的日常生活是按照北京时间来安排管理。处在微重力的环境中,随着时间推移,会造成人体心血管失调、骨丢失和肌肉萎缩等。为了减轻失重带来的不利影响,他们采用体育锻炼、药物等方法来防护。为此,他们从地面上带来了很多设备,例如企鹅服、自行车功量计、拉力器等。

在马来西亚分会场,吉隆坡中国公学五年级学生黄垲竣想知道太空中是否有细菌,如果在太空中生病了怎么办。

  图片显示的是天宫对话马来西亚分会场现场。(视频截图)

航天员陈冬回答说,他们一直关注着空间站中微生物的数量和分布,会定期检测空间站内水、空气中和物体表面的微生物,并且对空间站进行定期清洁、维护。空间站配备了各种常见的药物,以应对太空中生病的情况。同时,地面有医生,在航天员生病的时候可以及时进行医疗支持。

在泰国分会场,13岁的男孩希瓦丁第一次听到这些“只应天上有”的奇特经历。就读泰国玫瑰园中学初一的他腼腆地告诉新华社记者:“这是我一生难忘的一刻。我的梦想是成为航天员。能够与远在太空的航天员对话,我感觉离梦想更近了一步。”

针对“女航天员需要锻炼多少个小时才能上天”等问题,女航天员刘洋微笑着解释说:“女性航天员和男性航天员的训练标准是一样的。男女体力不同,女生要付出双倍的努力,执行任务之前要经过多年训练。”“我在太空中见过最美的风景就是我们的地球,这个人类生息繁衍的蓝色星球,神秘而美丽。”

  图片显示的是天宫对话马来西亚分会场现场。(视频截图)

中国航天员的回答让孩子们非常兴奋。黄垲竣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他对太空非常感兴趣,能够与中国航天员直接对话感到很兴奋,而航天员的回答也解开了他的疑惑。

黄垲竣所在的中国公学校长杜淑菁说,希望参加天宫对话的学生很多,但视频现场名额有限,他们不得不开通线上参与方式,让更多对太空感兴趣的学生有机会感受宇宙奥秘。

比迪玛尤加低一年级的菲律宾高中生马龙·尼古拉斯表示,天宫对话新颖有趣,不仅让他直观感受到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环境,还从太空视角领略到地球的独特魅力。

有关国家的官员也高度评价这次活动。菲律宾太空署副署长盖伊·珍妮·佩雷斯当天与青少年们一同参与了天宫对话。她说,太空为好奇且富有想象力的青少年展现了无限可能性,激发他们拓展知识边界,挖掘前沿知识。

  图片显示的是天宫对话菲律宾分会场现场。(视频截图)

菲律宾总统夫人路易丝·阿拉内塔-马科斯当天在视频致辞中说,与中国航天员的对话为年轻一代提供良好契机,让他们可以了解更多航天知识和前沿科技,希望这次交流能激励菲律宾青少年去探索太空和更为浩渺的宇宙。

泰国高等教育科研与创新部副次长帕西说,感谢中国带来这场天宫对话,点燃泰国青少年的航天梦想。泰国地理信息学与太空技术发展局等致力于为泰国和其他东盟国家培养航天人才的科研机构,与中国航天机构在卫星遥感、人员交流及信息共享等领域有合作,两国的太空科技合作为泰国学子创造了巨大机遇。

泰国分会场的活动由泰国国家广播电信委员会支持举办。泰国国家广播电信委员会副秘书长塔纳潘告诉新华社记者,这一活动有利于激发泰国青少年对太空的探索欲以及对科学的兴趣,“我们鼓励年轻一代学习太空科技,培养更多宇航员”。(记者:王晓薇、汪艺、陈家宝;视频记者:刘锴、杨云起、王晓薇、毛鹏飞、汪艺;报道员:梁慧文、祖尔;剪辑:淡然;编辑:葛晨、黄堃、胡丹丹、张淼、徐晓蕾)

新华社国际部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