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海新通道打通“经济大动脉”奏响“一带一路”合作发展最强音-凯发k8娱乐登录k8凯发下
2023-10-20 19:45
来源:中国网

十年砥砺前行,十年开创新局。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的朋友圈不断壮大,经贸合作硕果累累,打造了一个个“国家地标”“民生工程”“合作丰碑”。十年来,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持续推动互联互通,中欧班列、中欧陆海快线、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际多式联运大通道持续拓展、稳步发展。其中,西部陆海新通道已实现了从“一条线”到“一张网”的转变,成为“一带一路”上陆海双向开放的金色纽带。
畅联陆海,应运而生。我国西南地区地势复杂,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交通较为落后。为加快西部地区运输通道建设,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应运而生。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作用。从地理位置看,西部陆海新通道位于我国西部地区腹地,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枢纽。从运输效能看,相较传统运输方式,“水铁联运”不仅能有效缩短运输时间,还能充分利用现有水路线路,最大程度节省运输开支。因此,各地和铁路部门纷纷加大对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投入力度,设施联通更加通畅。从2017年建设之初铁海联运班列仅开行178列,到2023年,开行突破3万列,6年时间,陆海新通道逐渐成为沿线地区“经济大动脉”。
内外联动,奋勇前行。经过6年多努力,西部陆海新通道基础设施逐渐完备,一条条通道建设加快,一个个港口拔地而起,一座座场站串联成网,逐步实现连点成线、织线成网,铁海联运班列开行呈现量质齐升的态势,成为纵贯我国西南地区的黄金物流大通道。从国内来看,西部陆海新通道破解了西部地区物流难题,推动了区域协同发展。陕西、新疆的煤炭经陆海新通道运至重庆等地,保障了当地能源安全;青海的纯碱经陆海新通道运至广西支持玻璃产业;广西的玻璃又经陆海新通道运至川渝支持汽车产业。从国际来看,西部陆海新通道维护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促进陆海内外联动。如今,从柬埔寨大米到泰国香水椰、山竹,以及越南百香果、榴莲,越来越多的东盟国家农产品通过陆海新通道进入中国市场,成为我国消费者餐桌上的“常客”。同样,我国的新能源、新材料、机电产品等采用通关一体化模式,向海关完成出口申报后,就可通过铁路和海运无缝衔接运往国外,陆海新通道从“吸睛”到“吸金”,已成为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器”,经济增长的“强引擎”。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如今,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不断加快,国家层面已建立省部际联席会议,西部12省区市与海南省,以及广东湛江市、湖南怀化市建立“13+2”合作机制;中越、中老、中缅、中老泰等国际铁路班列陆续开通,国际“朋友圈”还在扩大;物流线路和运输规模不断增长,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展望未来,《“十四五”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实现东中西三条通路持续强化,通道、港口和物流枢纽运营更加高效,对沿线经济和产业发展带动作用明显增强的总体目标。
乘风破浪再启航,展望下一个十年,中国将同国际社会一道,继续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铺就共同发展的康庄大道,绘就绿色发展的亮丽画卷,书写国家互利共赢、人民相知相亲、文明互学互鉴的丝路时代新篇。
文字:时聪颖
漫画:邢雨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