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布丨最高检、公安部启动第三批5起特大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联合挂牌督办-凯发k8娱乐登录k8凯发下
中国网9月12日讯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挂牌督办第三批5起特大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坚持内外联动,全力打团伙、摧网络、斩链条,深挖组织者、领导者及幕后“金主”,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近年来,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最高检、公安部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加强协作配合,健全完善常态化重大案件挂牌督办机制,先后挂牌督办2批8起特大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持续释放依法查处、从严惩治的强烈信号,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为进一步遏制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态势,最大限度切断与境外诈骗集团勾结的境内犯罪链条,根据常态化挂牌督办工作机制,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于近期继续联合挂牌督办第3批5起特大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这5起案件分别是福建莆田“9.06”电信网络诈骗案、重庆沙坪坝“5.11”电信网络诈骗案、江苏江阴“6.16”电信网络诈骗案、浙江温州“8.26”电信网络诈骗案、四川乐山“1.12”电信网络诈骗案。这批案件均系境外电信网络诈骗集团的重点案件,多为组织境内人员通过偷越国(边)境方式赴境外参与诈骗犯罪活动,内部组织架构严密,境内外协同配合,参与人员众多,涉案金额巨大,有的集团还涉及非法拘禁、故意伤害等严重暴力犯罪,社会影响极为恶劣。
最高检、公安部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表示,全国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将按照中央政法委的总体部署,以联合督办为重要抓手,用足用好现有法律武器,持续保持对境外电信网络诈骗集团的高压严打态势,依法从重打击境外协同人员特别是提供偷越国(边)境、“跑分”洗钱、架设goip、收集公民个人信息等支持帮助的团伙和人员,加强追赃挽损工作,做到“打财断血”,努力夺取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打击治理新胜利。
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再次正告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特别是仍在境外的犯罪分子,不要心存任何侥幸,必须认清形势,立即收手,尽快回国投案自首,争取宽大处理。
挂牌督办案件简要情况
1.福建莆田“9.06”电信网络诈骗案
2022年9月,福建省莆田市公安机关在侦办一起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案中发现,以唐某某为首的一境外诈骗集团在老挝设立所谓的科技公司,专门对国内民众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活动。该犯罪集团层级结构清晰,分工明确,通过网络交友、诱导投资虚拟货币等实施诈骗,目前已查明涉案金额人民币3000余万元。团伙成员共有150余人,公安机关已抓获30余名。
2.重庆沙坪坝“5.11”电信网络诈骗案
2018年4月,重庆市公安机关接群众报案后侦查发现,2016年-2018年,以曾某某为首的犯罪集团先后在广州成立公司,使用虚假炒股平台软件,实施虚假股票交易类电信网络诈骗。2018年之后,该犯罪集团转移至柬埔寨,下设8个分公司,继续对国内民众实施诈骗活动。目前已查明的涉案金额人民币近3亿元。公安机关已抓获犯罪嫌疑人80余名。
3.江苏江阴“6.16”电信网络诈骗案
2021年7月,江苏省江阴市公安机关从境外“回流”人员诈骗案件入手,研判发现以陈某为首的一常年驻扎在缅北勐波等地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集团。该集团成立于2019年12月,内部责任分工明确,管理严格,实施多种类型诈骗犯罪。2020年7月,该集团由缅北勐波“洪门国际大厦”迁入由潘某某等6人出资建造的“五金建材城”。潘某某等6名幕后“金主”为诈骗集团提供办公场所和食宿,并进行封闭式管理,持械看守诈骗集团人员,先后招揽18个诈骗集团入驻,目前已关联全国范围内的诈骗、偷越国(边)境、非法拘禁等案件50余起。公安机关现已抓获8个诈骗集团成员共计560余人,其中已判决78人,移送审查起诉60人。
4.浙江温州“8.26”电信网络诈骗案
2021年9月,浙江省温州市公安机关在侦办一起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案过程中,通过研判,发现位于缅甸、马来西亚的4个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对国内民众实施诈赌类、期货理财类电信网络诈骗。目前已查明涉案金额人民币3000余万元。公安机关现已抓获犯罪嫌疑人890余名,其中已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520余人。
5.四川乐山“1.12”电信网络诈骗案
2020年8月,四川省乐山市公安机关在办理本地一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过程中,研判发现以廖某某、申某等人为首的犯罪团伙,在缅北掸邦小勐拉城郊修建小勐拉科技园,为多个境外诈骗集团提供食宿、武装保护、物业管理,涉及诈骗集团线索190余条,包括虚假博彩、虚假投资等多种类型电信网络诈骗。目前,公安机关已抓获其中的16个诈骗窝点犯罪嫌疑人450余人。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不断衍生升级 呈现出新变化和新特点
据最高检第四检察厅、公安部刑事侦查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信息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不断衍生升级,整体犯罪形势依然严峻,并呈现出一些新变化和新特点。一是境外诈骗集团垄断化,零散、点状式的独立诈骗团伙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以工业园区、科技园区为幌子的超大犯罪集团。二是犯罪形式复合化,由于集团垄断化,导致集团犯罪链条进一步加长,犯罪形式相互交织。在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滋生蔓延基础上,近期,偷越国(边)境犯罪迅速上升,逐步形成一条完整产业链条。由诈骗犯罪衍生的人口贩卖、绑架、非法拘禁等危害严重,影响恶劣。三是黑灰产犯罪境外化,随着国内打击力度加大,黑灰产团伙或是将整个和部分犯罪链条逐步向境外转移,或是在境内大量使用境外通讯工具以及服务器设在境外的资金交易平台等,以逃避境内打击。四是技术对抗升级化,黑产技术不断翻新演变,涉及生产、销售、安装、维护全链条,一些本身有正常用途的网络技术,实践中时有被用于违法犯罪,如利用ai换脸技术实施诈骗犯罪,迷惑性更强。
全国公安机关在“云剑”行动框架下,持续深入开展“断卡”“断流”“拔钉”等专项行动,不断强化打击惩处力度,形成强大震慑效应。一是全力加强国际执法合作。公安部以大案攻坚和“拔钉”行动为抓手,依托多边双边渠道,克服防疫等困难,不间断地派工作组赴有关国家和地区开展警务执法合作,先后捣毁多个赌诈窝点,抓获并遣返一大批涉诈犯罪嫌疑人,对境外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成强大震慑。二是全力加强回流打击。针对大量犯罪分子在境外实施犯罪且长期滞留不回的情况,去年以来,公安部在前期研判的基础上,抓获境外“回流”犯罪嫌疑人5.6万余人,包含“金主”150余人,“蛇头”1000余人。三是全力打击境内关联犯罪。公安部组织全国公安机关对境内黑灰产犯罪进行全面起底和清理。去年以来,先后发起集群战役210次、组织区域会战4次,抓获境内关联违法犯罪人员11.2万余人,有力切断为境外诈骗集团“输血供粮”的通道。
全国检察机关紧密结合司法办案职能,发挥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的作用,提前介入重大疑难案件,会同公安机关加强案件研判和工作会商。充分发挥检察上下一体优势,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案件的指导力度。一是依法、从严、全链条追诉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人员。2022年以来,起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5万余人,起诉前端为诈骗分子提供个人信息、凯发k8娱乐登录k8凯发下的技术支持、引流推广等帮助的犯罪22万余人,起诉后端利用“跑分平台”、虚拟货币等进行“洗钱”等犯罪15万余人。二是持续加大对非法偷越国(边)境人员的打击防控力度。2022年以来,起诉偷越国(边)境犯罪3万余人、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犯罪3300余人、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犯罪6800余人,努力堵住涉诈人员向境外流动的通道。三是针对办案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先后会同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等部门出台《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二)》《关于依法惩治妨害国(边)境管理违法犯罪的意见》等司法文件,从实体和程序上扎紧织密刑事法网、统一执法司法标准,为打击治理提供法律支撑。
从定罪、量刑、财产处置等各方面从重惩治 最大限度剥夺再犯能力
依法从重打击境外电信网络诈骗和境内协同犯罪人员,是当前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重要的政治责任和法律责任。落实好这一责任,关键是要加强办案协作配合,用足用好现有法律规定,从定罪、量刑、财产处置等各方面落实从重惩治要求,释放从重惩治强烈信号,形成有力震慑效应。
当前,尤其要聚焦重点国家(地区)和重大案件,依法严厉打击跨境电信网络诈骗以及由此衍生的拐卖人口、故意伤害、非法拘禁等严重暴力犯罪,深挖在境外滋生发展的黑恶势力。坚持内外联动,依法严厉打击境内从事“跑分”洗钱、架设goip、收集贩卖公民个人信息、组织运送偷越国(边)境的黑产团伙。在办案过程中,坚持打团伙、摧网络、斩链条,深挖严打组织者、领导者及幕后“金主”,切实斩断境外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人员、资金和技术链条。
健全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立案审查机制,持续跟踪问效,防止应立不立、立而不查。对境外“回流”人员和境内协同人员,符合逮捕条件的,依法及时批准逮捕;符合起诉条件的,依法从严追诉。在提出自由刑建议的同时,同步提出罚金刑、没收财产刑、职业禁止、禁止令的量刑建议,决不让犯罪分子从违法犯罪中受益,务必让其受到应有惩处,最大限度剥夺其再犯能力。
对于不构成犯罪但涉嫌违法的,公安机关依法作出或移送相关行政执法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对于决定不起诉但需要给予行政处罚的,检察机关提出行政处罚的检察意见,移送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处理。要把行为人是否受过行政处罚作为案件审查的重要内容,对于曾因实施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行为,受过行政处罚又实施相关行为的,应当依法从严追诉。对于曾因从事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公安机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三十六条规定,根据犯罪情况和预防再犯罪的需要,决定自处罚完毕之日起六个月至三年以内不准其出境,并通知移民管理机构执行。
全力追赃挽损 切断诈骗犯罪分子与境内利益链条
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加强工作衔接配合,将追赃挽损工作贯穿刑事诉讼全过程各环节,最大限度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最大限度挤压犯罪分子的利益空间。
办案初期,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要共同研究追赃挽损路径方案,主动与银行等金融机构联系,加大对涉案财产的审查甄别,全面追查涉案资金流向用途,准确认定涉案财产性质归属。一经查明系犯罪所得及其产生收益的,依法及时查封、扣押、冻结。在各个诉讼环节,要把认罪认罚制度与追赃挽损工作结合起来。对于拒不退赃退赔、有退赔能力但退赔数额明显偏少的,依法从严处罚。
在办案过程中,对应当返还被害人的合法财产,权属明确的,依法及时返还;权属不明的,在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生效后,按比例返还被害人。对于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的,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境外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在通缉一年后不能到案的,根据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公安机关应当制作没收违法所得意见书移送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没收违法所得申请,依法追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产。
勿轻信“出国招工”“内幕信息” 妥善保管好个人信息
结合近期所办理案件,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提示,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坚决做到“四不”。一是不轻信。对于网络上、朋友圈里发布的“高薪招聘”“出国招工”等就业信息,切勿轻信,被所谓的“高薪”蒙蔽双眼。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寻求正规求职就业途径,通过官方渠道了解出国务工的政策和当地的社会形势,审慎作出决定。二是不贪利。不要被网络上那些低收入、高回报的理财信息所蒙蔽,不要被所谓的内幕信息、专家意见所动心。要通过正规机构向专业人士咨询了解投资信息,根据自己经济实力和家庭情况理性投资,牢牢守住自己的“钱袋子”。三是不点击。不要点击任何来路不明的网页链接,不要扫描任何来路不明的二维码,不要安装任何来路不明的app软件,尤其是坚决杜绝安装网络赌博、裸聊等软件,防止陷入诈骗分子精心设计的“骗局”。四是不泄露。要妥善保管好个人信息,不随意在网络上向他人泄露自己或家人的身份、银行账户、家庭住址、凯发k8一触即发的联系方式等。尤其是不随意加入陌生的qq群、微信群、共享屏幕,不要根据群里人员指示提供个人信息或者进行账号密码输入等操作。
同时,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也发现,未成年人和老年人正逐步成为诈骗犯罪重点对象,不仅造成自身财产损失,也带来巨大心理压力,影响家庭正常生活。为此,建议在日常生活中,要特别加强对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反诈教育,围绕粉丝打赏、游戏装备、保健品、养老投资等重点领域,开展案例警示教育和识诈防诈知识普及,从我做起,从小家做起,筑牢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家庭防线。
编辑:彭瑶
编审:魏婧